记者/冯宁娟 胡冰清
近年来,随着康养旅居概念的兴起,景洪市嘎洒街道曼景罕社区曼广居民小组通过与企业合作,盘活村民闲置房屋,打造独具傣族风情的康养旅居村寨,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民族文化体验,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。
清晨,微风拂过庭院,空气中弥漫着花和果实的芬芳。在寻梦·傣庄,原本闲置的傣族房屋一楼,经过精心改造,摇身一变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宿,既保留了傣族传统建筑的风格,又融入了现代生活的便利。推开民宿的窗户,庭院的美景尽收眼底。
为盘活村民闲置房屋,引入新型经营主体因地制宜经营村庄,发展旅居产业,带动群众增收、搞活当地经济,2023年,曼广居民小组与寻梦(西双版纳)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民宿改建合作协议,建设寻梦·傣庄项目。该项目投入资金1600万元,充分地利用傣族房屋一楼闲置空间改造成民宿,打造一个主客共居,主人住楼上,客人住楼下,主客分流的傣族风情民宿。目前,已完成17户居民房屋的民宿和室外花园改造,打造出38套特色民宿,配套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、傣庄宴会厅、傣舞大舞台等设施,并同时开展村寨美化工作,为旅居客人提供全方位的康养旅居服务。2024年以来,吸引至少30批次知青旅居,口碑不断提升。寻梦·傣庄也上线多家OTA平台,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和“候鸟”人群来到寻梦·傣庄开启养老旅居生活。
寻梦·傣庄项目的落地不仅改善了曼广居民小组的居住环境,还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。“通过与寻梦·傣庄合作,我们把家里一楼的空间改造成民宿,不仅有了稳定的租金和分红收入,居住环境也变好了。”居民玉丽高兴地告诉记者。
寻梦·傣庄项目采取“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”的联农带农机制,由寻梦(西双版纳)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对居民的闲置空间进行改造,并由企业统一管理和运营。改造后的民宿租金每月在3500元至4500元不等,从所得收益中提取25%进行分配,社区2%、居民小组3%、居民分红20%。2024年,寻梦·傣庄接待游客上万人次,营业收入达228万元,带动村集体增收12万元,居民分红45万元。同时,还带动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,项目已为居民提供15个就业岗位。
据介绍,寻梦·傣庄不仅是一个康养旅居的目的地,更是一个能够深度体验傣族文化的窗口。旅居客人可以在这里参加傣族舞蹈、果蔬采摘、橡胶树割胶、傣装制作等民俗体验活动,还能与当地傣族群众同吃同住,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,深度感受傣族文化的魅力。
2024年12月,四川乐山刘女士带着80多岁的母亲、女儿和才出生两个月的外孙女来到了寻梦·傣庄,一住就是两个多月。刘女士告诉记者,这里虽然不像大酒店那么豪华,但很有家的感觉,设施也很齐全。最重要的是,这里的空气和环境特别好,还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。“我们选择这样的民宿更能深入体验西双版纳傣族的生活方式、传统习俗和品尝民族美食,在放松心情之余,深切感受到了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的魅力。”刘女士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