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期阅读
当前版: 02版 上一版  下一版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曼恩村

党建引领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乐章

  本报记者/张锐荣

  多年来,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用好党建“指挥棒”,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乐章,形成了不同民族相处融洽、不同文化习俗和睦共存的局面。

  促融合  筑牢思想之基

  “一个支部一团火,一个党员一盏灯。”曼恩村党总支坚持每月至少召开1次村组干部会议,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严格落实“四议两公开”制度,全面推行“阳光村务”建设,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形成村寨管理大家议、村寨治理大家抓、村寨环境大家管、村寨文明大家创的良好氛围。

  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每个党员直接联系5户至8户村民,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传、问题排查、矛盾纠纷调解、文明新风培育等工作,“零距离”联系服务群众,确保党的政策和决策落实到“最后一米”。指导各村民小组制定完善村规民约,靠制度管人,用规范管事,有效减少村内违规违纪和不文明行为,不断增强村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意识。

  在党旗引领下,曼恩村各族群众思想统一、行动一致,积极参与乡村治理,共建美好家园,形成“事前群众当参谋、事中群众来监督、事后群众作评估”的治理模式。2019年,曼恩村被评为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”。

  抓经济  筑牢物质之基

  为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,曼恩村积极探索发展致富路,狠抓经济建设。整治土地促增收是曼恩村走出的一条新路子。曼杭混村民小组大力实施土地整治,创新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,探索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“曼杭混模式”。项目实施当年即见成效,平均每亩地增收600余元,全村共增收108万元。随后,曼拉、曼岗等10个村民小组相继实施土地整治,最终改造成了“田成方、路相连、渠相通、涝能排、旱能灌”的连片良田。

  曼恩村坚持每年举办水稻栽培、甘蔗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,提升农户科学种植水平;倡导村民外出务工或创业增加收入;鼓励村民利用丰富的竹类资源,编制傣族传统工艺竹器用品售卖,拓宽增收渠道。

  通过寨心合并和“竜山”合并等方式,整合土地、重新分配,预留出集体土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因地制宜开办茶叶初制所、茶叶加工厂、水泥浮雕制作坊等。截至2021年,曼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万余元,各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。

  强建设  筑牢发展之基

  曼恩村始终将改善民生、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逐步完善基础设施,抓好“党建+美丽乡村建设”工作。

  乘着“万吨水泥进农村”的东风,曼恩村以“集体经济+党员带头+村民投工投劳”的模式,在14个村民小组掀起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。2021年以来,共拆除私搭乱建2.5万余平方米,建设村内绿化带2.3万平方米,修缮文明路21公里,硬化生产路6公里,铺设污水管道18公里。

  人居环境治理方面,以户为单位划定卫生责任区,实行“门前三包”,制定农户家庭卫生检查标准和评比细则,每个季度开展1次卫生大评比,在群众大会上通报评比结果,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。同时,大抓精神文明建设,推进移风易俗,破除陈规陋习,率先把曼杭混村民小组列为移风易俗试点,倡导婚事丧事简办,党员干部带头革除陋习,并把成功经验推广到所有村民小组,助推村村寨寨形成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余事不办的和谐文明新风尚。2021年,曼杭混村民小组被评为“全国文明村”。
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 
     标题导航
   第01版:要闻版
   第02版:时政综合
   第03版:专题·广告
   第04版:科技·财经·广告
嘎洒街道文明实践“不打烊”
春节到野象谷看野象
我州慰问离退休干部
关心关爱医务人员
党建引领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乐章
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业务2月6日起试点恢复
总台春晚首次实现全球千屏播出
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健康
坚守“医”线为生命护航